《TTT综合实战训练》
【针对人群】
F 培训师
F 会销讲师
F 培训经理
F 企业HR
F 职业经理人
F 院校教师
【课程收益】
F 培训师的十宗罪:
ý 表达不行
ý 形象欠佳
ý 没有气场
ý 缺少互动
ý 信息超载
F 培训师的四大能力模块:
þ 模块一 讲授技巧
þ 模块二 互动控场
þ 模块三 教学方法
þ 模块四 课程开发
(备注:各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组合)
【教学方法】
F 程序教学
F VHF法
F 头脑风暴
F 分组研讨
F 体验式培训
F 教练指导
F 七步阶梯教学法
《TTT实战训练》(30课时) |
||
一、讲授技术(9课时) |
1、自我介绍 |
(1)基本信息 |
(2)专业资历 |
||
(3)一句话结尾 |
||
(4)自我介绍实战训练 |
||
2、声音训练 |
(1)呼吸 |
|
(2)发声 |
||
(3)口齿 |
||
(4)音量 |
||
(5)音调 |
||
(6)语速 |
||
(7)重读 |
||
(8)停顿 |
||
(9)声音综合实战训练 |
||
3、讲述技巧 |
(1)传话游戏 |
|
(2)四序五何 |
||
(3)我说你猜 |
||
(4)三不原则 |
||
(5)描述游戏 |
||
(6)制造悬念 |
||
(7)语言幽默 |
||
(8)讲述实战训练 |
||
4、论述技巧 |
(1)话题论述 |
|
(2)提炼论点 |
||
(3)看图说话 |
||
(4)看法VS事实 |
||
(5)培训论据 |
||
(6)论证严密 |
||
(7)逻辑操纵 |
||
(8)案例剖析 |
||
(9)论述实战训练 |
||
5、身体语言 |
(1)仪容 |
|
(2)着装 |
||
(3)站姿 |
||
(4)微笑 |
||
(5)目光 |
||
(6)手势 |
||
(7)气场 |
||
(8)挑战登台 |
||
二、互动控场(6课时) |
1、关于互动 |
(1)互动的作用 |
(2)互动的时机 |
||
(3)互动的前提 |
||
(4)互动的类型 |
||
2、互动技术 |
(1)问答互动 |
|
(2)肢体调动 |
||
(3)任务活动 |
||
(4)互动实战训练 |
||
3、热场破冰 |
(1)培训师介绍 |
|
(2)团队组建 |
||
(3)拜师礼 |
||
(4)宣誓仪式 |
||
(5)相互认识 |
||
(6)问题研讨 |
||
(7)有趣的段子 |
||
(8)热身操 |
||
(9)破冰游戏 |
||
(10)破冰实战训练 |
||
4、课程收尾 |
(1)课程回顾 |
|
(2)学习分享 |
||
(3)提问答疑 |
||
(4)评估测验 |
||
(5)集体合影 |
||
(6)号召祝愿 |
||
(7)读书推荐 |
||
5、课堂管理 |
(1)场地布置 |
|
(2)作息安排 |
||
(3)配套措施 |
||
(4)课堂纪律 |
||
(5)时间控制 |
||
(6)事故处理 |
||
三、教学方法(3课时) |
1、培训原理 |
(1)遗忘速度 |
(2)感性VS理性 |
||
(3)记忆的特点 |
||
(4)学习循环 |
||
(5)学习目标分类 |
||
(6)库伯学习模型 |
||
(7)学习者分类 |
||
(8)学习助长理论 |
||
(9)成人学习特点 |
||
2、教学攻略 |
(1)产婆术 |
|
(2)程序教学 |
||
(3)VHF法 |
||
(4)头脑风暴 |
||
(5)分组研讨 |
||
(6)案例教学 |
||
(7)体验式培训 |
||
(8)游戏 |
||
(9)模拟演练 |
||
(10)沙盘 |
||
(11)教练 |
||
(12)MOT |
||
(13)七步阶梯教学法 |
||
(14)教学补充 |
||
(15)教学法选择 |
||
(16)教学原则 |
||
(17)教学设计实战 |
||
3、教学评估 |
(1)反应评估 |
|
(2)学习评估 |
||
(3)课程评估 |
||
(4)评估方法 |
||
四、课程开发(6课时) |
1、需求调研 |
(1)三位需求 |
(2)调研方法 |
||
2、课程提纲 |
(1)金字塔原理 |
|
(2)常用结构 |
||
(3)课程名称 |
||
(4)提炼论点 |
||
(5)插入素材 |
||
(6)标注要点 |
||
(7)优化整合 |
||
(8)课程与培训师简介 |
||
(9)课纲设计实战 |
||
3、课件设计 |
(1)PPT的优势 |
|
(2)视觉观察规律 |
||
(3)版面 |
||
(4)文字 |
||
(5)色彩 |
||
(6)图表 |
||
(7)特效 |
||
(8)多媒体 |
||
(9)PPT设计实战 |
||
五、培训管理(6课时) |
1、企业培训 |
(1)什么是企业培训 |
(2)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
||
(3)学习型组织 |
||
2、培训循环 |
(1)需求调研 |
|
(2)制定计划 |
||
(3)组织实施 |
||
(4)效果评估 |
||
(5)落地转化 |
||
3、体系搭建 |
(1)课程体系 |
|
(2)学分制 |
||
(3)培训梯队 |
||
(4)师资选拔 |
||
(5)师资管理 |
培训辅助工作
Ø 场地要求:
F 空间大
F 光线好
F 有讲台
F 有空调
F 回音小隔音好
F 设置茶点区
F 可移动长条桌椅(充足)
F 课程设计板块还需要网络
Ø 分组方案:
F 部门打散男女均分将熟人分开(35—50人最佳)
F 6—8人一组(7人最佳)
F 可增加组数不增加每组人数
F 每组配备大张白纸一张(或纯色彩旗)
F 不同颜色彩笔若干
Ø 教学用具:
F 投影设备1套(必须配备音响设备配合视听教学)
F 录像设备1台(拍摄学员展示帮助学员自检)
F 相机1—2台(抓拍培训师、学员、互动场面、集体合照)
F 无线麦克2—3个(备用电池充足)
F 学习用笔本纸
F 宣传条幅/易拉宝
F 多备几盒润喉糖
F 饮用水供应充足
Ø 参训学员要求:
F 着职业装
F 中途不得擅自离场
F 手机统一上交至“养机场”
F 提前准备一个10分钟左右的课程(评估时专人计时提醒)
F 课程设计板块需要网络并且还要学员携带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