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跟宏观的形势是分不开的,跟宏观政策分不开的,我在这里主要谈一下我对2006年的宏观形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刚才主持人讲了我主要强调的一个观点,在2006年我们应该警惕通货膨胀。从去年开始,在宏观经济讨论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声音,产能过剩。因为前一个时期的过度投资,导致了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了价格的下滑、利润的下降,经济就可能有下滑的风险,通货紧缩就有可能的出现局面。今年2月份的数据公布以后,加大了这种担心,因为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0.9,比1月份还少了一个百分点,大家认为价格水
平在下降。另外,贸易顺差突然减少了几十个亿,这也使大家觉得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间强劲出口的支持经济增长好象不太会持续,经济增长似乎缺乏动力,所以呼吁应该加大投资,要加大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投资,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我不赞成这个观点和说法,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通缩的问题。因为下的增加投资,增加货币供给这个药方是不对的,不是对症下药。产能过剩是因为过度投资造成的。继续在过度投资治疗这个问题的话,会导致更大的产能过剩。经济出口的下降,顺差的下降,并不是因为出口的大幅下降,我们认真研究数据的话,应该是进口比较大幅度的增加。所以用这种方式去刺激经济增长应该是不对症下药的,弄不好会导致更大的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经济的更大衰退。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通缩的问题,更应该注意的是通货膨胀,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趋势。
理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是价格因素,价格因素有很多,包括能源机制的改革,价格机制的改革。在目前情况下,像石油国际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价格机制和国际联动的话,肯定调整是向上的。还有煤电联运的机制,如果是煤电联运的思路的话,价格也会往上升的。还有水费的收取等等,能源价格的上涨在近期是可以预期的,这是能源价格的压力。第二方面是劳动力价格方面的压力,现在提出了最低工资的问题,在理论上不管是对还是不对,进入操作的话,可能劳动力工资会上升。还有新农村运动也会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农村劳动力不再进城打工会从而减少供给,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增加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所以,这是第二个压力。第三个压力是投资拉动的压力。另外,今天讨论的房地产,讨论房地产应该投资高档房还是低档房,争论很多,但最后还是要投资。不管是中低档房还是高档房,投资的问题存在那里。
另外,我们提农村建设,要基础设施,电信、水利等等这些东西如果把握不合适的话,都会存在过渡投资和投资反弹的动力非常之大,这是第二个价格因素。这些东西都会把能源价格往上推动。
第三是消费的因素。城市的消费可能比较平稳,但财政今年有一些直接对农村的补贴和直接的转移贴付,可能会减轻农民的负担。农民的边际消费有比较大,可能对价格有一定拉动因素。价格综合的影响,我们看这个趋势,当然调整的过程中能否掌握一下浮动,但非常趋势的压力就是价格水平的平均指数上移这是可以预期的,这是第一个通胀的可能性的影响。
另外一个,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是地方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推动GDP上涨的冲动。据一些信息渠道报道,各地政府上报的“十一五”规划当中,很多的省和地区的GDP增长比例都超过10%,大家知道每年的计划,中央给了是7.5%,7.5%的增长会超过2001年的指标,2006年的定的指标都是8%的增长,而很多的省都超过了10%的增长,这个问题是很大的。中央的指示信号是没有太大的作用,从量的转换向质的转变,都是软指标,而GDP增长是硬指标,西部要发展,当然要比7.5高,当然要比8高,所以十几的增长。中部要崛起,什么叫崛起?崛起要比别人高,要快速发展,所以也是十几。东北要振兴,怎么振兴?加速发展才能振兴,所以我也十几。东部要保持领先地位,所以也要快速增长,所以都是十几的增长,在这样一个GDP增长的冲动下,所谓8%,实在是一个没有可指导性的作用。如果每个地方是10%的增长,靠什么呢?靠投资,投资要搞项目,投资的话,就要钱,就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因为地方政府要做这些事情的话,这是政策的途径。所以这些东西都会造成通胀,宽松的货币政策,你发货币,印钞票,都是通货膨胀的因素。综合这两大因素,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我们认为2006年真的是要防止通货膨胀,而不是担心通缩。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的政策建议,应该是双稳健的政策。财政政策一定要更多的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一定不能扩张。而扩张的财政政策,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应该是利润下降不能刺激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才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来支持经济的发展,但中国的现状根本不是这样的状况,我们是过渡的投资。所以,财政政策是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扩张的政策,他应该做应该做的事情,公共财政应该做公共财政方面的事情。我们的财政资源也是有限的,做了这个就不能做那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财政政策很重要,还有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货币,也是需要相对适度的紧缩。现在银行的流动性也很大,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很低等,所以要利用市场的各种手段操作来控制货币的总量,这样来导致经济运行的平稳。至于顺差的问题,我倒是认为不用太过于担心,刚才我说过是进口的增加,对出口产业来说,要减少贸易摩擦要进行制度性的完善,减少贸易摩擦,这是顺差。
对于过剩产能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产能大于需求,就不要释放这个产能,就让产量等于需求,如果供求是均衡的,价格就不会下降,利润也不会下降,经济也不会下滑,通缩也不会出现,还是控制投资元素的问题,不要让农村建设或者其他的地方为产能过剩买单,制造更大的产能过剩而重新宏观调控,成本代价就很高,所以我认为政策非常的重要。
最近国际上有一本畅销书,也是一种思路,是《华盛顿邮报》的专家写的《平坦经济》。近几年全世界经济,各国国家的幅度周期不是很大,不像以前一样大起大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各个国家的政策,货币政策和相关的宏观政策进行了非常适度的调控,把经济周期的波幅调平了,虽然全球经济有很多问题,虽没有大起大落。对于中国面临大发展局面的时候,我认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非常重要,要保证经济不要大起大落,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所以,准确判断形势非常的重要,然后坚决的执行这个政策,使我们的经济朝着平稳的方向发展。